新疆的天空近日被蒙上了一层厚重的红褐色滤镜,仿佛电影里的末日场景。4月16日起,南疆盆地、吐鲁番市、哈密市等多地遭遇强沙尘暴袭击,部分地区能见度骤降至500米以下,甚至有区域能见度不足165米。当地居民用手机记录下的画面中,街边的广告牌被狂风吹得扭曲变形,停在路边的车辆玻璃上覆盖着厚厚的沙土,行人用围巾裹住口鼻,眯着眼睛在风沙中艰难前行。
这场沙尘暴的“幕后推手”是冷空气与暖空气的激烈交锋。新疆气象台连续发布大风橙色预警和沙尘暴黄色预警,北疆、东疆风口风力一度达到12级,阵风甚至突破14级,堪比高铁全速前进的风速。气象专家解释,春季地表沙土干燥松散,大风卷起沙尘后借助高空“电梯风”扩散,让南疆的沙尘一路横扫,连远在华南的广东都罕见地出现了浮尘天气。
交通系统首当其冲受到影响。G30、G218等高速公路部分路段实施交通管制,鄯善县消防救援大队一天内救出多辆被砂石击碎挡风玻璃的被困车辆。喀什一名旅客的航班因沙尘暴连续延误三次,她形容机场外的天空“像被倒扣了一口铁锅”,直到18日下午才成功起飞。更有司机被困在米兰镇高速服务区,被当地居民张女士接到家中免费提供食宿,“泡面、面包、牛奶塞了满满一桌,新疆人的热情比沙尘暴更让人难忘”。
普通人的生活也被沙尘打乱节奏。阿克苏市的小高发现,即便紧闭门窗,家里的桌椅仍会积满细沙,“空气里全是土腥味,擦完桌子半小时又落一层灰”。喀什姑娘茹柯耶·艾克拜尔江原定的面试被迫推迟——20公里的路程需要换乘三趟公交,她无奈道:“等赶到现场,头发里都能抖出半斤沙子,哪还有职场形象?”
面对这场自然界的“沙土派对”,新疆各地迅速启动应急响应。学校停课、航班调整、农用大棚加固,洒水车连续作业试图“按”住飞扬的沙尘。气象部门建议居民将自己裹成“粽子”:N95口罩、护目镜、长袖衣裤成为出门标配,回家后需立即清洗头发和鼻腔。在且末县,预警信息精确到乡镇,11个乡镇提前收到能见度低于500米的警报,连牧区的羊群都被赶入加固的圈舍。
沙尘暴的肆虐也催生出独特的互助景象。若羌县交警为滞留车辆开路时,沿途居民自发提供热水和馕饼;乌鲁木齐某小区物业组织志愿者,用防水布帮业主封堵窗户缝隙。正如当地牧民谚语所说:“风沙能掩埋道路,但埋不住人心的温度。”这场与自然对抗的战役里,每一粒沙都在见证着戈壁滩上的坚韧与温情。
